新津韭黄天下无,色如鹅黄三尺余;
东门彘肉更奇绝,肥美不减胡羊酥。
新津是多河、平坦、湿润的地方,以农业和渔业为主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无霜期长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按照古时“干葱湿韭”的说法,新津的气候非常适合韭菜生长。八百多年前,陆游写下“新津韭黄天下无,色如鹅黄三尺余。”盛赞新津韭黄天下无双,八百多年后的今天,新津的韭菜产业已成规模,韭菜韭黄产业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。
位于羊马河畔的岷江社区梁河心林盘,是新津最著名的韭菜生产基地,岷江韭黄获得了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。林盘中道路整齐,沟渠遍布,房前屋后种着鲜花,绿道边还种植着蔬菜,韭菜田一片片连接,满满的绿意一直延伸到天边,未经雕琢的自然气息仿佛置身台湾的乡村风光。
一产基础扎实,村落风光美好,但相比一产,社区三产发展明显滞后,如何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基地,打造小而美的样板示范消费场景及可持续发展业态,联动一二三产,传承传统文化,丰富区域农文旅研业态产品内容及点位联动,成为凡朴打造韭乡的首要破题思路。
“露营+研学” 凡朴韭乡的产业融合法宝
凡朴岷江韭乡是最得天独厚的自然探索场地,有着区别于其他乡村或农场的独特体验项目,在成片的韭菜田里学习代田耕作法;在门口的水渠中体验韭菜古法涮洗;拿起镰刀亲手割一把韭菜包饺子……自然、生态、劳动、食育及各项PBL项目课程都将在此呈现,用自然生态+特色作物主题的研学体系唤醒关于韭菜、关于自然的传统文化活力,实现从一产到三产的产业链接。
傍水而生,依水而沃,一条羊马河贯穿韭乡。河畔风景治愈,河风宜人,村民们在河边洗韭菜,到了夏天,带上扇子扑克牌,在河边喝茶打牌,或是去浅滩区抓鱼、戏水。我们在河边整理出一块沿河露营地,在羊马河大桥的桥洞下开辟出一家基于餐饮服务的桥洞餐厅+酒吧,将韭菜进行大胆产品融合,韭香烤肉、韭菜糕、韭黄糕、清新“韭”饮……以露营为基础,特色产品为配套服务,打造韭乡旅游新名片,吸引游客欣赏韭乡风光。
乡村+艺术表达 打造韭乡网红新场景
新文创研学中心-蔬菜の展览
韭乡研学中心坐落于一片竹林之中,门口的小渠是村民们清洗韭菜的主要区域。在这里每天能看到大把大把的韭菜从满身泥土变得洁白翠绿。在这里听得见林间鸟儿的叫声,看得见村民忙碌的身影,闻得到蔬菜瓜果的清香。
这里是韭乡每天最“繁华”忙碌的区域,是韭乡产业特色最亮眼的表达,所以我们将研学中心落址于此,并落地一场关于“韭菜和他的朋友们”的蔬菜展览。
从乡村到城市,从田野到餐桌,从四季变换到三餐循环,蔬菜是我们最司空见惯的朋友,也存在着让人陌生的自然奥妙,用竹条、草帽、稻草、麻绳、野花、蔬菜等有关乡村的元素,呈现特色艺术装置。
通过有关自然的数字互动游戏实现乡村与科技的完美融合。特色文创角里陈列着韭乡文创产品,各种关于韭菜的及韭乡文化纪念品,是相当有趣的韭乡之行留念。场馆里既有新意的艺术表达,也有自然的融合氛围,是凡朴又一网红场景的强势输出。
韭乡创新业态-桥洞露营地
7天时间,从0-1呈现一个新的消费场景。收拾场地、设备采买、氛围营造,最终将一个满是垃圾的河边桥洞打造成小有调性的桥洞露营地。露营天幕、燕尾帐篷、天然草垛、ins风绿植和各式韭菜艺术装置共同构成了桥洞露营地的消费场景。我们用局部精致的布置点缀桥洞野生自然的氛围,身边是羊马河,眼前是韭菜田,和自然最近的约会地,用最精炼的手法描绘出简单但不失美感的新网红露营地。
乡村+内容创新-社区研学活动
韭乡是自然条件特别丰富的研学场地,从土壤到水源、从农法耕作到自然艺术、从大地野食到乡土生活,每一个元素都可创新,每一种劳动都可体验。结合韭乡自然资源开发出一套定制研学课程,自然、生态、劳动、食育、美育及各项PBL项目都包含其中。
包韭菜饺子食育课程,用双手来改造食材,获得美味,所食之物皆是劳动所得;在韭乡探寻土壤和河流的秘密,找寻韭乡韭菜蓬勃生长的法宝;自然劳动课程播种育苗,亲手体验拌土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等耕作工序,学习农耕文化,感受生态、自然、可持续的生活状态;体验自然美学,感受原始的艺术,在拓印课程中为自然作一幅画。
韭乡研学延续凡朴自然永续的初心,在自然中学习与体验,沉浸自然,融入自然。
露营新业态
依托于韭乡的一产基础,将韭菜作为原料衍生出各项特色产品。韭菜田是露营的风景区;韭菜叶是烧烤的原材料;韭菜花是点缀餐桌的仪式感。用新业态补充三产产品类型,丰富产业内容,推动韭乡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,拓宽乡村产业发展之路。
韭乡新创收
用时尚现代的文化互动场景 吸引城市近郊年轻消费客群,通过小而美的样板示范消费场景及可持续发展业态,打造网红名片,助力韭乡实现一产外的二三产业新创收。网红场景引流,生态农业强基,文旅融合增效,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打开韭乡韭菜市场的活力之门,让岷江韭乡的称号更具知名度和竞争力。